公众全民讯(吉国民)2014年6月9日,河南省范县陈庄乡社会法庭成功化解一起赡养纠纷案件,使一对反目成仇的父子握手言和,有效地缓解和消除了家庭矛盾,促进了家庭的和谐,维护了社会稳定。
张忠贤(化名)现年59岁,育有一子名张宝贵(化名),已分家另过。张忠贤于2013年患股骨头坏死,无钱治疗,向儿子索要治疗费用,儿子拒不给付,张忠贤认为儿子未尽赡养义务,故到陈庄乡社会法庭申请调处,要求儿子履行赡养义务并偿还债务。
陈庄乡社会法庭受理该案后,承办社会法官分别和父子二人进行了座谈,双方均是满腹委屈。张忠贤认为:自己把儿子养大成人、结婚生子,现在老了病了欠债了,父债子还,儿子天经地义应养老还债。可儿子也是一肚子苦水:赡养老人是法律规定的义务,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作为儿子理应尽赡养义务,可父亲现在收摊位钱、看自行车每年也有不少收入,能维持一般人的生活水平,而自己现在经济收入少,父亲又要求替他偿还因盖房所欠下的债务,要求过高。
为详细了解案情,社会法官走访了当地群众和村干部,进一步了解到张忠贤曾于五年前起诉过其儿子张宝贵,后经调解撤诉。因父子性格各异,遇事缺乏沟通,张忠贤撤诉后和儿子的关系并未得到缓解,亲戚朋友和村干部为此事均调解过多次,但儿子认为父亲让其丢尽了脸面,父子几乎反目成仇,关系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。针对这一情况,社会法官认识到,此案如果处理不当,不但会影响父子亲情,而且对申请人以后的生活也极为不利。为此,社会法官针对父子之间的矛盾症结所在,对双方做了大量地思想疏导工作。一方面对儿子进行严肃批评,指出其无论什么原因,不赡养老人于情于理于法都是行不通的。即使你说的都是事实,也不能作为其拒绝赡养老人的理由;一方面又劝说张忠贤要多理解儿子,要考虑儿子的经济承受能力,从儿子的角度去看问题,如果要求过高不仅不利于与儿子感情的沟通,相反还会激化矛盾。相互理解,消除隔阂,恢复亲情,家庭和睦,颐享天伦之乐才应是老人的最终目的。
经过社会法官多次做双方的思想疏导工作,终于促使双方到社会法庭当面交谈,充分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和各自的意见。在社会法官的搭桥牵线下,终于消除了父子之间的误解,双方握手言和,张宝贵承诺以后主动履行赡养父亲的义务,张忠贤也做出了不让儿子偿还债务的承诺,最终达成和解意见,张忠贤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。(讯息来源:范县法院)
中国法制法治新闻网责任编辑:王志斌 |